爱在深秋

原创:王五四(王永智) 20241004

 

一个朋友失恋,于是假期去了维也纳,一路探寻伊桑·霍克“爱情三部曲”中《爱在黎明破晓前》的取景地,这是一趟疗愈之旅,回来之后就是个正常人了。

不过我还是半开玩笑的跟他说了一句,不要想不开。想不开后果挺严重的,要么想死,要么想别人死。就像苏黎世那个捅伤三名儿童的中国留学生,他的行为很难理解,但好像这样难理解的事情越来越多,多不是指已发生的数量,而是这种潜在的风险即将爆发的可能性,让人感觉越来越大。

事后有人找到了一些这名中国留学生说过的话,“我爱你就像我对D和国家炽热的爱一样”“实际上你也就那样吧,三千块一晚”。从这两句话中,能看出这个留学生的思想不成熟和混沌,这就导致他对祖国的爱不够清澈,对女性的爱不够纯粹,他那不够成熟的心理支撑不了这两种过于沉重的爱,再加上没有及时收看《爱在午夜降临前》和《新闻联播》进行治疗,所以崩塌了。

现在的世界里,大家满嘴都是爱,但很多人分不清什么叫爱,很多人爱错了对象,还有很多人分不清爱的对象用错了爱的方式,对祖国母亲和对女性朋友,能是一个爱吗?这二者不能混为一谈,更不能交织在一起,长此以往,轻则精神扭曲,重则心理变态。这件事情不难理解,当你知道在你爱的人眼里你最多是个five毛值个five毛,而你贬低得不到的爱人时对方还值三千,价格一对比,价值观就坍塌了,你就不再是个正常人了或者说不再是个人了。

对于这次案件,苏黎世警方表示“恐怖主义动机不太可能存在,警方假定嫌犯是单独作案”。虽然没啥用但我表示不同意,不能这么简单的下结论,更不能下这么简单的结论。就算没有恐怖主义动机,但捅杀儿童,这就是恐怖主义,或者说这比恐怖主义本身还恐怖。虽然这么表达有点文学化,但是仔细想想,真正恐怖的,不正是那些没有恐怖主义动机或者没有恐怖组织的个体吗?更恐怖的是那些以爱的名义和慈善组织主导进行的恶,就像那句“我爱你就像对D和国家炙热的爱一样”,恐怖之爱。

还有一种恐怖的爱是以段子的形式出现的,比如黎巴嫩真主党被炸死的领导人纳斯鲁拉的段子,“据纳斯鲁拉的保镖生前回忆,纳斯鲁拉身中80颗导弹,还在关切的询问,老百姓都安全转移了吗?”现在在我们看来是段子,恐怕以前就是黎巴嫩群众的现实生活,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,他们也把生活过成了段子,笑点就是他们自己。

生活真的很欢乐,不仅黎巴嫩真主党有段子,他们的对头以色列也有段子。虽然很多组织惧怕以色列,但中国网民不怕,他们在以色列大使馆的微博下骂了好多天,摩萨德毫无办法,以色列上上下下根本不敢还嘴,最后只有报警求助,警察请了几个网民喝tea,这事才算平息。所以,谁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,一目了然。

每逢佳节倍思亲,十一假期,大家更爱国了,该如何爱是个大问题,对于很多人来讲,答案只有一个,那就是做个正常人吧,这恐怕是你今生,通过自身努力,能做到的,最大的爱国。我又知道,大部分人,已经不正常了,该怎么办?爱的创伤要用爱来疗愈,就像失恋的人要看“爱情三部曲”《爱在黎明破晓前》《爱在日落黄昏时》《爱在午夜降临前》,具体操作很简单,爱在黎明破晓前,收看升国旗仪式;爱在日落黄昏时,收看新闻联播;爱在午夜降临前,看新闻联播重播。

最后,借用《爱在午夜降临前》的一句话,我知道你让我无法脱身,但我也让你无法呼吸。

没有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