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节要到了,想写首诗感怀一下先烈,无奈才疏学浅久思不得,于是抄一下杜牧的诗: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销魂,借问酒店何处有,牧童遥指红杏村,红杏枝头春意闹,爬上墙头等红杏,满园红杏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,杏花尽日随流水,洞在清溪何处边,日出江花红胜火,多情红杏不知愁,春日凝妆上翠楼。
有人说“此诗不是杜牧所写,杜牧的原诗应该是: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,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这就显出了他的无知,杜牧乃唐朝风流诗人,怎能写出如此一首没有味道的诗。杜牧从小就很有才气,下笔成篇,二十岁便中得进士,少年得志,放荡成性。后来任职于扬州,当时的扬州相当于杭州的德胜区,每当夜幕降临,青楼之上便粉纱灯高挂,照得众人心里痒痒的,九里三十步街中,处处莺声燕语,宛如仙境,杜牧常常出入其中。因此可见上面的诗肯定乃杜牧所为,杜牧的三十代孙女杜兜可以作证。据杜兜说,当时唐朝广电总局要办一个清明晚会,赞助商是山西杏花村酒厂,才请杜牧作诗祝贺。
有两点要说明的:杜牧不跟现在的嫖客一样见到女人就生扑过去,那时的嫖客多为才子,必先吟诗,吟得好的,还可以打折,精彩者甚至可以免费,当时的诗人大多贫困潦倒,为了能免费,都绞尽脑汁,用尽毕生才华,这才有了后来的唐诗三百首,据说每首诗都可以免费,有几首还可以买一送一。;青楼小姐也不跟现在的小姐一样见到客人就拧开水龙头,那时的小姐有很多才女,比如李师师,苏小小,看这名字起得,跟现在的明星一样:范冰冰,李冰冰等。
古代的青楼,并不等同于现在的发廊,古代的青楼虽然也是卖肉的场所,却是今天纯粹出卖肉体的小姐们所不能比拟的.从唐代开始,每一个有资格被称为青楼的地方,必须有专门教授歌唱,舞蹈,写作,绘画,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,等方面的教师,也必须有教授形体,礼仪,化妆,英语等方面的淑女课程,像李师师这类的名妓,无不是琴棋书画电脑打字样样精通,举手投足仪态万千英语六级,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绝代佳人.因此,当时的青楼就相当于现在的综合性大学,李师师也相当于浙江大学的优秀毕业生。
当时能去的了青楼消费的,绝不会是贩夫走卒之流,基本上包括朝廷官员,翰林士子,商人等等.青楼应该说更加类似于一个豪华的高档娱乐场所,比如杭州的金碧辉煌。那时候去青楼直接解决生理问题的人很少,一般程序是:唱KTV,蹦迪,品茗,鉴赏诗画,桑拿,办事,买单告辞.正是有了深厚的艺术氛围,才使得青楼在中国的文学艺术史上留下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,应该说很多艺术作品来自于青楼文化,而青楼这个特殊的地方也培养了无数的文学人才和作品。随便说几个名字都比现在的余秋雨强:李白,杜牧,柳永等等。当时的杜牧,人那是相当的帅气,地位比得上现在的刘德华,而且又重情义,据说当年杜牧高考上榜时专门走过京城青楼一条街,并题词: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夜日尽长安花。
我常常思考,为什么那么多伟大的文学家,思想家,性教育家都出自于青楼,应该是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吧,青楼虽小,但却装得是人生百态,世间风情。为了中国作家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,我强烈建议政府出资资助作家们在高档娱乐场所进进出出,能喝酒的就往李白那个方向培养。把浙江的文源宾馆列为国家基地,努力提高那里小姐自身的文化素质。强烈呼吁人大代表,政协委员上书政府,加强小姐们的文化素质,对于只会脱裤子的要坚决取缔其营业执照,请城管部门配合,严厉打击站街女,让低层次的小姐们彻底消失。各地文联组织巡回视察,考察不同地方的深度和湿度,对于有特色的省市,要全国推广,诺贝尔文学奖指日可待。就算没有也能得个诺贝尔扯蛋文学奖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