页面

一颗红烧肉馅的杏子

作者: 王五四2025-02-11

 

昨晚做梦,梦见一片杏林,摘了几颗吃,都是红烧肉馅儿的,当时在梦里我就震惊了。杏林在古代是对医学界的雅称,古时有医术高超者,治病不取报酬,只要求治愈的病人在他的住所周围种植杏树。久而久之,杏树成林,杏林便成为医学界的象征,也代表医德高尚和医术精湛的人。杏林代表医学界,那么它的果实杏子应该代表药丸吧,肉馅的药丸,药丸要完.....。很担心自己是不是病了,于是早起赶紧用 DS解梦,它跟我说,杏子通常象征甜蜜、自然或美好的事物,而肉馅暗示某种“隐藏的内容”或“复杂的本质”。两者的结合可能反映了你潜意识中对某件事或某个人“外表与内在不一致”的感受。比如表面上看起来和谐、美好的事物 (杏子),但内里却藏着意想不到的复杂性(肉馅),甚至让你感到困惑或不安。

最近让我感到困惑和不安的只有中国的药品集采问题了,尤其是医保局表演的灵魂砍价,看上去很感人,但看上去也很表演,真担心他们的灵魂砍价,砍掉的是药品的魂,药品的魂就是药效,药效就是病人的命,灵魂砍价动人,夺魂砍命杀人。这还真是跟长满肉馅杏子的杏林对上了。上一次我对药品事件如此关注还是上一次,405年前的一天,明光宗朱常洛纵欲过度,感觉身体被掏空,时任总理方从哲关切地问道,是不是肾透支了?于是他推荐了外交部长李可灼的红丸肾宝。光宗服下后,思进饮膳,暖润舒畅,直呼:“忠臣!忠臣!”这呼声像极了,药丸!要完!当日又进一丸,两日后,光宗暴毙,在位仅三十天,史称光宗药卒()

国家元首的红丸,让我想起了国药准字的睾丸片。在淘宝上搜了一下,找到几家正规药厂出品的国药准字号的睾丸片,“用于神经衰弱,早老,阳痿,男子更年期障碍等症。”“本品每片含睾丸粉 0.2g,系健康未变质的新鲜或冷冻的牛、羊睾丸制成。”我第一反应是,这跟直接吃个烤羊蛋炖牛蛋有啥区别,但又立马制止了自己这种幼稚的想法,国字当头,药字为本,这睾丸片,肯定很庄严肯定有秘方肯定有鲜为人知的材料,于是去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查了下,它申请了专利的制作方法如下:1、取新鲜羊、牛睾丸洗净,睾丸放在筛子上蒸制1.5小时2、放入烘箱 80度烘干,打粉过40目筛,得睾丸粉。

看完我惊呆了,面粉和藕粉的加工工艺都比你这个复杂,虽然不能强求你跟红丸一样,“取处女初潮之经血……加上夜半的第一滴露水及乌梅等药物,煮过七次,再加上红铅、秋石、人乳、松脂等”,虽然我明白大道至简的道理,但你这明显有点大盗至简了,真是一点科研经费一点西洋药片不投入啊,你们这样干这不仅是明抢了病人的钱,还伤了病人的身心。一百多一盒,真不如直接去山东大集上买套枪林弹雨吃了来劲。

睾丸片这类药的药效不行,顶多是影响家庭生活和谐,夫妻感情破裂,而且男人可以随时换药,影响不大。但如果是其他药物药效不行药劲不足,那就有可能要命。前阵子上海政协委员、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等20位上海市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,直言某些集采药药效不稳定,“血压不降、麻药不睡、泻药不泻”,看完后很多人血压高了,睡不着了,着急上火拉肚子了,你看,一则新闻就能让两种药失效,一种药恢复药效,或许,不是集采药药效有问题,而是患者最近看了太多的不良新闻,自身情绪不稳定造成的,所以,以后脱离《新闻联播》的环境谈药效,都是耍流氓。

集采药失没失效还不清楚,不过这几个政协委员至少没有失效,还保持着政协委员该有的药效,不过不知道下一次“集采”,他们还会不会出现在政协会议的名单里。集采药品存在疗效欠佳、不良反应等问题,我身边有不少朋友,包括医生朋友、患者朋友都有这样的看法,即便没有以身试药的人,也都对集采药不信任,这当然不是大家臆想出来的,没有无缘无故的不信任,在2024年年底的全国中成药集采中,19种中药注射液被纳入其中,包括“喜炎平注射液、注射用炎琥宁、红花注射液、双黄连注射液、刺五加注射液、清开灵注射液……”,这些注射液都曾出现在“医疗事故”报道中,其中清开灵注射液在2001-2018这个时间段,全国累计报告超千例不良反应,包括过敏性休克、急性肾损伤等,儿童群体风险更高。当然,二十多年过去了,伤害国人二十多年,现在它可能良心发现,改邪归正了。

针对上海政协委员郑民华医生的提案引发的社会舆论,国家医保局带队赴上海调研,走访了几家医院问了几个医生后,他们得出结论,集采药品并不存在“血压不降、麻药不睡、泻药不泻”质量风险,多是他人转述和主观感受,临床收集到的不良反应个例既有原研药,也有仿制药。最后一句话的配方实在是太熟悉了,“西方国家也有腐败现象”“美国政府也机构臃肿”,至于他们说的“他人转述”和“主观感受”,我觉得他们这个结论本身也属于这样的,典型的只许国局放火杀人,不许医生点灯救命。

集采药这件事,应该很快会过去,或者说我写这篇文章时它已经过去了,毕竟这不是什么大事,关心的人太少,有能力关心的人更少,这里的有能力是指两类人,一类是有思考能力的,一类是有购买能力的,有思考能力的知道问题在哪?有购买能力的知道去哪买好药?除此之外,谁还会关心这些呢?不就是药效差点吗?对于打过新冠疫苗的人来说,这算什么事呢? 药效差点,至少它还有药效,至少它没有毒效,至少它仿制先进药还算是个正经药。中国的药品行业,这些年,坑了老百姓太多钱了,而且你还不得不送上门任人宰割,现在好了,不是说真好,而是在同样的待遇和结果之下,老百姓不再被明坑了,只是暗骗了,这稍微让受害者有点喘息的空间,有点尊严感了。

现在中国的药品,和中国的食品有一点很像,那就是开始玩概念了,比如说“让老百姓吃得起药”这件事,听起来跟“让老百姓吃得起肉”差不多,它们的解决方案都是将“药”和“肉”丰富多彩化,一丰富多彩,就可以鱼龙混杂了,什么品质的都有,也就什么价格的都有了,也就什么收入的人都可以买得起了,从而实现了“让老百姓都吃得起某某”。治疗同一种疾病的药,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,比如最近流行的奥司他韦,一只鸡,从十几元一只到两三百一只的都有,都叫鸡,为啥价格相差那么多,无非就是品质问题,有的品质人还能吃,有的品质狗都不能吃但依然还在市场上销售,这就是“让老百姓都吃得起”,反正先让你吃得起,至于吃得啥再说,后面再慢慢实现“让老百姓吃得好”。在一个正常社会,在基本民生保障和重大民生保障问题上,不应该出现这种扯皮的荒诞话语,一而再再而三的玩文字游戏,玩概念游戏,只能说老百姓太可怜,相关部门太混帐,我相信就连朝鲜,庄严承诺要让老百姓都喝得上肉汤,说的肯定是养足十个月以上的年猪猪肉汤,而不是什么快速催肥出栏猪的肉汤。

在当下社会,“让老百姓吃得起药”这件事必须细化量化专业化,否则这就是一句屁话,因为在他们的逻辑里,这句话有无限发挥空间,它可以是“让老百姓吃得起好药”,也可以是“让老百姓吃得起农药”,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,“血压不降、麻药不睡、泻药不泻”,它并不是什么新鲜问题,也并不是多难调查的问题,但它的确很难解决,不是哪一个部门或者多个部门联合就能解决的,但这不是不解决或者说掩盖问题的理由。多年来,各行各业,遇到的问题,本质基本如出一辙,但我们也就只能说说食品和药品,血压不降,就是猪肉不香,麻药不睡,就像土鸡不土,泻药不泻,就是海鲜不鲜,最后所有的加在一起就是国将不国。

不论是食品还是药品,假冒伪劣,或许禁不掉,但偷偷摸摸的卖倒也是不怕,规模不大,影响不大,就怕这些东西堂而皇之,庙堂之上,公然在殿堂之上,与名优产品一起畅销,甚至本身就贴上了名优的标签。食品和药品的失效,不是最可怕的,可怕的是职能部门的失效,就好像一个有效的政协委员,被一个失效的医药局调查小组毁掉,更可怕的是,他们调查完后失效药品后,直呼,忠臣!忠臣!这真是,要完!要完!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